1. 修行是從有到「無」的過程叫做修行。

2. 修行的目的就是要成佛,所以你要立定修行的志向,志向有偏差,以後成果就有偏差。

3. 修行是為了成就無上菩提,所以要朝此目標前進,志向、興趣不要太多。老子曰:「虛其心,實其腹;弱其志,強其骨。」。

4. 修行就是保持隨時自在,無處不是佛,無處不自在,當下自在就是解脫。

5. 修行就是要得到「大自在」,「大自在」在於迴光返照行深的功夫。

6. 修行是在自由自在的心境下,無所求,小我融入大我之中。

7. 修行是把自己調整到和宇宙的自然法則相合,恢復定位。

8. 修行是突破輪迴生死的關鍵。

9. 修行不能穩住心念,就輪迴生死,痛苦綿綿。

10. 修行是要自己真正想要自覺、想超生了死脫離輪迴之苦,這樣才有用;否則聽太多又不自修,一生是白活了。

11. 修行就是要解決「生死大事」,如果沒有,反而增加業力的束縛。

12. 修行要做到「弱六根,強歸根」,這樣才能超生了死,躲劫避難。

13. 修行貴在明理,不明理焉修道。理不明,道難行。

14. 修行只有做求其放心的工作而已,不要胡思亂想,徒增困擾。

15. 修行是靠內德來成就的,不培內德行功無益。﹝內德:仁、義、禮、智、信﹞

16. 修行要抓住重點:就是要急於明白「道」是什麼?

17. 修行最忌怨天尤人,一有這念頭時,「性海」馬上變成「苦海」。

18. 修行就是把「本來」所沒有的去掉。

19. 修行就是做一念未動之先的「獨」。

20. 修行要在很平和、正常之下,才能開悟,不能有四不正-即忿、恐懼、憂患、好樂,心理不平衡就不能開悟,這一點要特別注意!

21. 修行是要:提得起、放得下,而且是要提起解決之後才放下。

22. 修行本來就是要放下,心本清靜;若擁有什麼,那是人心、妄心,能否放下是關係著-業力的深淺、明理的程度、勇氣的作為。

23. 修行是要使心達到如如不動,不是要神通異能,飛來飛去、看到這個、看到那個都不正常,術流動靜皆是外道旁門。

24. 修行的重點就是要能掌握住「中」,也就是中庸所說的:「喜怒哀樂未發謂之中」。

25. 修行是為了成道,不開悟見性無法找到真主人,覺者就如同黑暗中的一盞明燈,把光明帶給人間。

26. 修行的路是心血點滴凝聚而成的;成功不是「偶然」,失敗也不是「突然」。

27. 修行是生命的全部,所以當老實修行,實實在在、腳踏實地;而不是客串的,是從流血流汗所成就的。

28. 修行必須要有當下的覺悟,否則難以超生了死。因會被三心﹝過去心、現在心、未來心﹞、四相﹝人相、我相、眾生相、壽者相﹞給障住了,那是很痛苦的。

29. 修行不能因業力現前,就把握不住,要「造次必於是,顛沛必於是」,不可把修行的防線給破了。

30. 修行要達到一心一志,精進行深。

31. 修行要不斷的自淨其意,一直淨化意念、雜念、妄念。

32. 修行人要有超然於物外之理境,不要被自我意識、觀念、看法、執著所牽絆。

33. 修行就是要與世無爭,退回來達到虛空;不可能同時擁抱上帝與凡俗,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的。﹝單要侍奉祂﹞

34. 修行不必做無謂的爭論,與自己生死永不相干。

35. 修行是向內看,只看自己,不講是非。壇經云:「若真修道人,不見世間過。」。

36. 修行如果一直在人事上,計較是非對錯,卻不從心性上下工夫,將來一樣被劫劫走,那有何意義呢?

37. 修行勿受困於人事的糾紛,只管「守玄歸零」,其他不管,師曰:「萬事不理,唯悟一性;萬緣莫睬,只顧性理。」。

38. 修行要藉人情回到天理來,人與人的關係才不會苦。

39. 修行不要經常陷在人情的小圈裡,何不跳出來看看-無極的大圈圈呢?

40. 修行要無忮無求、不嫉妒、不怨天尤人,無論是身處顛沛、困頓當中皆要守好本心本性。

41. 修行是真正看到自己,面對自己的缺點、執著;否則就會有漏,把慧命消耗光了。

42. 修行是要對自己負責,對自己的念頭、行為及所說的話,都要負責到底,所以必須要謹言慎行。

43. 修行如果昧著良心,欺騙自己,就是斷了回天之路。

44. 修行過程當中,不可起分別對待之心,否則前功盡棄,枉費功程。壇經云:「迷人身雖不動,開口便說他人是非、長短、好惡,與道違背。」。

45. 修行的可貴就是知錯能改,有反省的功夫。

46. 修行一定要自覺、要特立獨行,才不會彼此影響。

47. 修行就是要超越自我、戰勝自己,才能夠獨立超然。

48. 修行就是要安頓自家身心,「修己以安人」,其他人情世故少攀緣。

49. 修行是在自覺覺他中,慢慢去成就,歷盡一切動心忍性去成長。

50. 修行貴在「悟」;上根-悟的「笑嘻嘻」,中根-修的「苦兮兮」,下根-拜的「慘兮兮」。

51. 修行是不用頭腦,只要把「真心誠意」拿出來,面對自己的良心即可。

52. 修行是要「守玄歸零」,真正去實踐,不光是用想、用研究的。

53. 修行要學習孤單,適應寂寞,不要有不講不快的衝動。

54. 修行需要潛修,生命是很短暫的,如果今生今世修不成,又要輪迴轉世。可是再來時,若沒有遇到善知識,或是又迷昧了,等到清醒時已老了,生命又將要結束了,再投胎轉世重修;一世又一世,如此百劫千生;但是這一世咱逢明師出世,受師指點,此乃有根基佛緣,若不精進修行,時不我與,無常迅速,就太可惜了。或許你已有些火候,已入「空」的境界,但還未達「無」、「寂」、「靜」之次第,尚未入真道,所以就知道修行的路途有多遙遠。生命太短暫了,當業力現前時我們是否能把持得住?所以必須要惟精惟一,珍惜光陰,全心全力去修行。

55. 修行不要一直想要瞭解外在太多,要緊閉六門,你一起心動念就昏天暗地了。

56. 修行不必刻意去找一個清靜的地方;而是要心不執六根、六塵,能遠離一分,就能清靜一分。古德云:「安禪何須山與水,滅卻心頭火亦涼」。

57. 修行要「悟」和「修」雙管齊下,成就更非凡。

58. 修行不是在那裡一直靜坐,而是要做到「慈悲」、「喜捨」、「能淨」、「平直」,這就是成佛之道,你就是佛、菩薩了。

59. 修行是在日常中,分秒都要安住自己的心,剎那不離、二六時中,不是在腿上用功夫的。﹝開悟不在腿﹞

60. 修行是動中能夠靜,不只是靜坐中的靜而已。

61. 修行過程當中,要將五教的經典,隨時拿出來應用,激勵自己。如心經:「觀自在菩薩」,壇經:「本來無一物,何處惹塵埃。」,道德經:「多言數窮,不如守中。」,孟子:「學問之道無他,求其放心而已矣!」。等等皆可當做座右銘。

62. 修行要了無牽掛,一顆很單純的心來修,一有掛心,忐忑不安,什麼都沒有了。

63. 修行不可以良心不安,良心不安表示理天住不了。所以要真心對人,真心對上天。

64. 修行就是要侍奉上帝老母,這是最嚴厲的規矩。

65. 修行要有高超的德行、行為、正確理念,以侍奉上帝、諸佛菩薩、眾生為榮。

66. 修行憑良心做事就夠了,要真誠的去摸自己的良心。

67. 修行要對上天真心,對三佛真心,對自己真心。

68. 修行要做到:「隨緣自在,隨處自在。」。要如何做到:就是要「隨緣放下,隨處放下。」。如何方能成就?就是要有「明理、智慧、及勇氣」缺一不可。

69. 修行是你的責任,感恩就能知足常樂。

70. 修行是非關身外的一切事,內在「那個」才重要。因為祂會影響你的生命及升降關鍵。

71. 修行是不斷的提昇自己,以達至善,才是佛之知見。

72. 修行人不要靠別人來打氣、安慰,自己成長、自覺,這樣才能自性光明,才有大般若力。

73. 修行要做到:心不亂想、口不亂說、事不亂做、理不亂行,做事要踏實。

74. 修行人的生活必須要嚴謹,聖靈的心常存在心中,經常去做存養省察的工夫。中庸云:「君子之所不可及者,其唯人之所不見乎!」。

75. 修行要有骨氣,聖人就是堅持道的尊嚴,孔子說:「素隱行怪,後世有述焉,吾弗為之矣。君子遵道而行,半途而廢,吾弗能已矣。」。

76. 修行是針對「人慾」來解決,藉著短暫的生命,成就永恆的慧命。

77. 修行對信心、對愿立要堅定,不可動搖。跟自己的覺性修,不覺不悟就會造罪。

78. 修行不可忘記宗旨,始終一貫。

79. 修行人講話要收歛一點,口氣好一點,溫文儒雅才是應該,不要有暴戾之氣,保持和顏悅色,這樣才是修行人的風範。

80. 修行是經驗的傳承,所以要接受明師的指導,才會受益、成就。否則閉門造車,盲修瞎煉,空忙一場。

81. 修行的過程中,一定要達到「無人無我」,捨身為眾去辦,故必先放下我執,我執是爭端戰爭的開始。

82. 修行是要整治身心,如政府掃黑、肅貪一樣,它是平常化、是持續性,需要很長時間,非一朝一夕即可成就的。

83. 修行只要有信心、誠心、恆心,一定能夠成就。

84. 修行若看淡,就會知足常樂,對一切事情,有時候是不滿意,但可以接受就好了。

85. 修行是重新把妄念回復到正念,所以修行是正確的人生觀,覺者是告訴你,如何調整回正常、正確的人生觀。

86. 修行是外緣輕,內在重;故要不受外緣牽動,看重「祂」、注重「祂」。﹝祂指自性﹞

87. 修行到一定程度,心就會清、會明、會靜,不是神通感應,是心境提昇,不是執著形相,外緣不入,內心不亂。

88. 修行要先從自己的內心去改變,自己不改變,別人不可能改變。

89. 修行人如能時時懷抱感恩及懺悔的心,必然有成。

90. 修行是要降伏妄心,成就自性,一性圓明在心頭。

91. 修行是一種自然,隨緣、不執著的心而修。

92. 修行必須要有原則、有理想、有抱負。

93. 修行必須要有:大智、大仁、大勇、承擔、負責、劍及履及的心。

94. 修行人是沒有自由的,他的自由是在心性的提昇、自在解脫、超越三界,這才是真正的自由。

95. 修行是不放蕩也不太拘束之下,保持一顆平常的心去行。

96. 修行要學天之無私、無為,而且都是當下的,對錯當下自己要知道,馬上懺悔改過。

97. 修行要有犧牲小我完成大我,自覺覺他的菩薩精神,生要為「道」,死亦為「道」。自覺是為了救世、渡化眾生,否則只是自了漢而已,這樣的心,不能與彌勒祖師大慈的心相契合。

98. 修行要時常起覺照,還要能應事,有本體、有妙用。要有修行的風範,而且能包容十方。

99. 修行勿吝嗇你溫暖的雙手、熱情的心,去接引眾生、懷抱眾生。

100. 修行不要一直只想到自己,要想你是否有去愛眾生,對眾生是否有利益;「無緣大慈,同體大悲」,一切都可以包容,自然沒有分別,也就大同了。

101. 修行要有三佛的風範,高風亮節、慈悲心去渡化眾生。

102. 修行要有特色,如佛陀身邊有四位菩薩﹝觀音、文殊、普賢、地藏﹞,代表悲、智、行、願,更藉祂們把佛法宣揚。濟公活佛是公心一片、慈心無量。請問你的特色在哪裡?

103. 修行儘量少說話,「口開神氣散,舌動是非生」,不要儘講一些無意義的閒話,那是戕害自己的生命。

104. 修行人不以修「道」為主,修什麼道!道在自身,身外無道。

105. 修行一定要有一段潛修期,摒除一切塵緣,才有可能成就。

106. 「今日之是當潛修」,潛修是重新培養精氣神,是為了走更遠的路。

107. 隨時保持清靜心,才可能面對未來將發生的事情,這才是修行。

108. 淡於外,覺於內,才是真正修行的人。

109. 穩住當下每個念頭就是修行,若穩不住就生死相續。

110. 從後天返回先天叫修行。

111. 心從「已動回到未動」這一段過程叫做修行。

112. 在修行的過程中,不可隨便再動念、起妄心,因為「一」不做「二」不休。

113. 在修行中不要期望,或期待什麼,開悟在平常心中,無思無慮中才會成就。

114. 真修行者有般若力、慈悲、包容、能看清一切、放得下;不修者即無。

115. 沒有真修行,就是道場的觀光客。

116. 只管修行,少理、少睬外在的事物,把「祂」列為首要,其他次要。

117. 不依法修行就是下乘,世俗考試都要用功補習才能成就;咱修道怎能不用功呢?這是聖賢的基業呢!故用功就是你充份必要的條件。

118. 別人修行的終點是我們修行的起點,不可不認真愛惜。

119. 修持未能突破之原因:
一‧塵緣未了,牽腸掛肚
二‧人道有虧,良心不安
三‧明理不足,人情困擾
四‧精進不力,退縮不前
五‧沒有自證,人云亦云。

120. 趕快修持自己,「君子居易以俟命」;穩在如如不動的自性上,一分修來一分功。

121. 孔子所說的四勿﹝非禮勿視、非禮勿聽、非禮勿言、非禮勿動﹞是躲過末劫年的護身符,也是修行重點。

122. 修己以「敬」,敬畏上帝,禮敬一切眾生。

123. 真道的修行殊勝在於行、住、坐、臥皆能修持,二六時中,常應常靜。

124. 今生最嚴重的那一個缺點,就是你前世沒有修好、做好,那個課程沒學習好,就會不斷的流轉、重覆那個缺點,所以今世必須要補修;缺點多、弱點多,補修就更多,更辛苦。故修行沒有保證的,你要自己努力,當補修的課程加在你身上,就不要抱怨,盡心盡力去做好、圓滿它。

125. 眾生都自以為業識是真的,把世俗塵緣當作是真的,把自性真理當作是假的,你要如何轉過來,那就是修行。

126. 現在修持是未來神通廣大的定力。

127. 降伏其心,去掉人心,即是修行;本自無生,現在生那麼多的心,怎麼辦?所以護持「無生」、「慎獨」、「守中」,是你的責任。

128. 以修持的定力來控制我們起伏不定的情緒。

129. 沒有做好收心、觀照的工作,就是沒有在「修」。

130. 一念不覺就是「無明」,所以修行要保持念念自覺。

131. 沒有修好,心燈沒有點亮,是對不起自己的良心。

132. 一切依正法而修,正法在人間,才能成就明心見性,否則是不可能成就的,所以當要好好的把握機會。

133. 你現在要修的是把人心降伏掉,重要的是自己的佛祖要顧好。

134. 反省過去、策勵將來,要適應單獨修行。

135. 人世間好「穴」很難找,如針灸要先找到穴的正確位置,才能下針。修行也是一樣,要先找到下手處,訪求明師便知。

136. 業力是要經過修持才會化掉的。

137. 買假佛回來,修真佛出來。

138. 六祖云:「乘在行義,豈在口爭」,真正修行就要做到口念心行、念念無滯。

139. 精進最要緊,你今天不修,收圓有何意義?

140. 在家出家即是大道的修行法,全天下的人都要明白這個真理,因為人性的需求即是要有安靜祥和的心靈。

141. 大道是積極的入世觀,一家同修不失人倫,上下和睦,心靈平靜;外表如凡人一般,內心卻超越凡俗。故出家是出煩惱之家、出生死之枷。

142. 如果沒有自省、自覺的能力,就不是修行人。

143. 要開悟見性:必須做到「一心一志,精進行深」,只管修行。性、心、身皆達到平和的狀態。

144. 勿因個人的業力現前而影響自己以及別人的修行。

145. 如果沒有經過修行的過程,理天就是眾生的地獄。因為理天是:純然無人我、無陰陽、無七情六慾,完全屬於靈性層次。所以你能經常做到「慎獨」,就常住理天了。

146. 人是萬物之靈,但已經失去先天的本能,靈靈覺覺的心已經不存在了。所以必須經過修持的過程,才能恢復本來。

147. 穩住當下每一念就是修行,真修行就是修心性。

148. 今生今世就是要修行,使靈性達到至善。

149. 從妄念回到正念,從不正常回到正常,這就是修行。

150. 一個人沒有正知見,人格不健全,如何修行?

151. 人要知命安命,縱使在極端痛苦中也要修行。孔子曰:「造次必於是,顛沛必於是。」。

152. 「明師一指點」就是甚深微妙法,才是真正的佛法-即正法,就是止住輪迴、了脫生死、成就佛道的不二法門。

153. 道在聖傳修在己,「點開了」,裡頭還是靠自己去努力、去修持。

154. 自古至今那一個真修的人,不是受毀受謗。但都無怨無悔一直奉行上帝的真理,勇往直前。

155. 所謂「先得後修」,不是世界末日以後的後,而是民國七十三年﹝下元甲子第一年﹞起就是後。

156. 和同修多談修行理念,不可盡談一些世俗瑣事,世俗心一多就沒有道念。聖者的風範要拿出來,成為眾生的標竿。

157. 用很平常的行為,把仁、義、禮、智、信五常之德,流露於生活修行中,這就是真人。

158. 目前修行很重要的理念必須清楚:
普渡注重-人情、數目(點道人數)、顯化。
收圓注重-天理﹝性理﹞、結果、破相﹝才能入理﹞。

159. 只管守規就是修行。三千威儀八萬細行無不是佛法。

160. 古德云:「千日言教,不如一日修行。」足見身體力行之重要。

161. 一個人的修行過程有如燒陶,必須經過火候時間的歷煉而成。

162. 趕快從人間撤退,才能達到理天的境界,而且要徹底撤退回來,修行絕不能放逸,日夜不斷用功,好道才能入道。學日本永平寺出家人的精進力,窮畢生精力去了解什麼是「禪」?什麼是「道」?專心方能有成。

163. 每個修行人都說要「放下」,其實是「放蕩」!

164. 把自己內外的問題點都找出來,解決它,就是修行。

165. 沒事不要找事,不要攀緣;涉世太深,污染太多,對修行會有障礙。

166. 法律看行為,修行看動機,因此小心謹慎你的念頭,就是修行的第一步。

167. 經典為輔,修行為主。

168. 把多情的種子,化作無情的道業,就是修行。

169. 自己沒修好之前,不要隨便去說別人,耶穌說:「你們不要論斷人,免得你們被論斷。」。

170. 來到老師這裡,不明理、不真修實煉就沒有意義了。

171. 神通難抵業力,佛法難抵內心的業識;因內在的業識叫他自己去喜歡,以及去追求外在一切。故修行步步要踏實,一步一腳印。

172. 修道修心以及修身即是立命。孟子曰:「存其心,養其性,所以事天也。殀壽不貳,修身以俟之,所以立命也。」。

173. 修道就是做我們不願意的事,所以要突破就不容易。

174. 修道盡心盡力,成果交給上帝。

175. 修道所擁有的是「無」,你一直擁「有」,以後理天就是你的地獄;人就是喜歡世俗的東西,所以以後上帝真理來到人間,就把一切偶像掃掉歸「無」。

176. 修道不要爭,知足常樂;不管是功勞、苦勞、疲勞,只要來人間,人間就是「牢」。

177. 修道就是要從本體直接顯露。

178. 修道要把握當下,不要寄望將來,當下清靜就好。

179. 修道要入於心,於行住坐臥當中皆是修行,觀照不是僅坐著在觀,而是做任何一件事時都在觀照,達到動靜一如,反求諸己回來。

180. 修道如果不入於「心」,只是圖表面,而任八風吹動,與世俗也就沒有兩樣了。入於心者,自然遇境如如不動,如同海裡面的魚,根本不知道海面上有風浪,因為風浪只在表面而已。

181. 修道至今為何沒有成就的原因:
一‧沒有真心
二‧理念不清
三‧外在誘因太多
四‧意志不堅。

182. 修道是借相明理,歷來覺者都會利用一切方法來成就眾生。所以要了解,不論外在怎麼變,就是要認理實修。

183. 修道就是平淡、平常、平凡而已。師云:「平淡一步超」,平淡中有驚奇,短暫中有永恆。

184. 修道要明理,「理」就像一張藍圖,看得清楚,路才好走,道才好修。

185. 修道不管是處在順境或是逆境,只要你心性能夠提昇,那就是好;順境不見得好,逆境也不一定壞。所以不怨天、不尤人,甘於接受上天的安排。

186. 修道不是叫你相信或信仰什麼,而是叫你明白自身有尊佛,心裏有個上帝,明白生死大事,不是誰拉誰。

187. 修道不能依附任何事物、或是人,人是假的;你要自己獨立,你要依附你自己;內在的「覺」要醒,即自覺,依附真理的自覺,「祂」才能成就你。

188. 修道理念不清,遇到困難或生病時,就怨天尤人,怪這個、怪那個。難道沒有修道,就不會遇到挫折、困難嗎?所以明理解脫。

189. 修道相處在一起,要互相提攜、勸勉,不要因為自己的業力現前,而影響他人的修行,這樣是罪過啊!

190. 修道在一切處,平常心就瀟灑。心離境,放下即得解脫。

191. 修道貴在悟、貴在投入、貴在身體力行,不是在於經典的研究。

192. 修道、辦事不可我行我素,任性做事,要守佛規而行。

193. 修道如果不敢面對自己最軟弱、最執著的地方,去解決突破的話,那就白修行了。

194. 修道人格要健全,人道盡接天道-人道就是回天的階梯,人道沒有做好,就回不了理天。八德有虧才做不好,仁、義、禮、智、信五常之德有缺陷,就不能成就佛道。

195. 修道從動心忍性當中成就自己,在這裡就是智慧。

196. 修道是心愈來愈單純,愈赤子之心,而不是愈來愈狡猾。

197. 講經典與修道無關,它如同去學校,學一樣東西,故不叫修道,修道是明白道、抱住道、守住道。

198. 塵緣沒有放下而修道叫做「蒸沙做飯」;塵緣放下而修道才真是「蒸米做飯」。

199. 人格不健全,理念不正確,如何修道。

200. 自我意識強烈的人,不會去關心別人,只站在自己的立場去思考一切,只注意自己私意,一意孤行,非修道人也。

201. 明知修道好、回頭好,卻難抵業力的引誘,跟著自己的感覺走,以致於成為俘虜。

202. 無始的惡業,皆三毒所生,從身語意起,如今從意化、語慎、身正去力行。

203. 在世心頭不安頓好,只管死後靈骨塔,死人骨塔做什麼!四大假合不要妄認為實有,了心了意早自在,輕輕鬆鬆修去。

204. 先淨化人心,否則淨土不會來;一心清靜,佛國才會來,要從「理」上行動。

205. 人生就是一連串修學分式的過程,記住要-認真打拼,各奔理天。

206. 趕快把「有」的丟掉,三災八難就遠離你。

207. 菩薩有功德力,可以觀照自己;眾生只有業力,隨業流轉;所以能觀照自己的心念,就是在修直他的路。

208. 「本來面目」即是如來自性,是本來就有,不是修才有的。

209. 失去上帝同體大悲的大愛,如何成為上帝的一份子。

210. 放下一分執著,成就一分光明,心中是否放下,自己很清楚。

211. 日夜用功是日夜不離才算是,接續的力量不可一時放鬆,如果不真誠,這一切都沒有了。

212. 有事情的「沒事」那才是「放下」,否則「放下」即是逃避,即是頑空。

213. 一心清靜性天自在就是回到理天,五教聖人所講的話絕對要信從,要從經典去印證,以心印心。

214. 迴光返照就是轉識成智。

215. 五教的門徒都在修行,只有我們光說不練,這樣可不行的。

216. 放下愈多就是進步、就是精進。修行不跟別人比,跟自己比。

217. 一般人隨緣,就隨業流轉,修行人是外在隨緣,內在精進用功。

218. 名相愈多要恢復「無」很困難,不執著的心,才能讓我們好修道。

219. 先脫離漩渦的拉扯﹝人心﹞,然後趕快修就自在快活。

220. 心不會起伏不平即是靜,明道才能自化,明理才能真修。

221. 平時不養心中物,心就不住此;人「無」的來,「有」的住,才修得痛苦。

222. 每天都要背幾句修行見性的句子,來期勉自己精進行深。

223. 一個人修持到一定的程度,才能合乎天心,上天就會護持他,中庸云:「天之生物,必因其材而篤焉;故栽者培之,傾者覆之。」。

224. 接受道的教育,觀念就會改變,命運也就改變,因為改變觀念即是改變命運。

225. 你控制得住你的心念,就能掌握住無常。

226. 一切萬法本「空」,「空」就是究竟、涅槃、彼岸;「空」要經過一番艱辛過程才能明白,行深以後就是「真空」。

227. 「三分天註定,七分靠打拼。」,沒有天生的佛骨,要拼得過業力才會贏-成道。

228. 人家在「靜」、在「觀照」,你平常不收心,靜坐時就儘想一些事情,那就錯了。既然要知止,「玄關」是讓你知道「知止」的地方,收在「此」地,就不會再漏,你止不住,那是你自己的事。

229. 肉體是意念的延伸,如果能控制意念,就能控制肉體的束縛。

230. 無住於緣聚緣散,你就逍遙自在了。

231. 有人心才會爭名、爭權、爭位,怎麼沒有人爭「心頭」?﹝心頭:自性也﹞

232. 心能夠不受外境聲色所動,你就是「如來佛」;反之,如果不能自主,被外境牽動,就變「黑白佛」﹝台語﹞。

233. 趁現在有肉體的時候,自己還可以控制自己的心念,等將來歸空了以後,就沒辦法了,因為就隨業流轉於四生六道去了。

234. 與上帝好才是真色情,那是永恆的;與太太、丈夫好那是假色情,是短暫的,因為肉體會壞,所以我們要永遠懷抱上帝。

235. 所謂「坐禪」是真人靜坐,行、住、坐、臥都不離自性;以後佛國來臨,人人樂在禪定中。

236. 自己的心要掌握得住,時時迴光返照,不要讓魔鬼乘虛而入,而壞了道體。

237. 眾生都在分別計較當中過活,卻從不與自己的「生死大事」計較。

238. 靜坐,不是為了靜坐而靜坐,而是為了恢復心靈澄清,一塵不染而坐。

239. 化境先化心,轉境先轉心;心至無處境亦無,無境無心,無心無境。

240. 覺者是把握當下,凡夫是企盼將來。

241. 要有智、仁、勇,才能撥轉自己的業力以及撥轉別人。

242. 心能夠自在清靜最重要,你擁有了一切而埋沒了靈性有意義嗎?

243. 必須要有道、有德、有理、有浩然正氣、有智仁勇、有遠見,還要居安思危。

244. 人世間的一切都是妄相,不要被相執住,一有執住,理就不通達。三千大千世界本是海中漚,本是不存在、不實的,是假相。是心有才有,心無即無;有才有苦,假中生真苦,佛陀曰:「諸行無常,諸法無我。」。壇經云:「一切無有真」。

245. 人生是諸苦的會合,人來到人間就是有貪瞋癡才來的,所以人生本來就是夢,夢中夢,哪有真實。永嘉大師:「夢裡明明有六趣,覺後空空無大千。」。

246. 佛來人間就是告訴眾生,生死究竟解決之道,既然是回無極,一定要從生滅門返轉為還滅門回來,也就是從明師一指點收回來即是究竟之道。

247. 爭得人間而失去了天國,有什麼意義呢?

248. 沒有明心見性,輪迴是冤枉的,生生世世都在生死輪迴之中。

249. 現在清靜的心,就是種未來成佛的因;不清靜的心,就是種以後輪迴的因。

250. 我們都是共用一個理天、自性,都是同胞手足,何必分別計較。

251. 人人具有上帝的特質:「博愛」、「神愛世人」,只因人類無法穩住覺性,所以才會造成末劫。

252. 沒有禪定就沒有般若,沒有般若就無法渡己渡人。

253. 沒有節制的慾望,就是最大的罪惡。

254. 當下信得真、修得真、悟得真,那成就就真;反之則假。

255. 就地「正法」:當下把妄心降伏就是了;把自己的身心解決了,六萬年來的業力就解決。

256. 今生沒有把心安頓好,輪迴是無窮盡的。輪迴的因素:身物、心物、五蘊未空皆障蔽自性的光明。

257. 心物是在沒有觀自在的時候就來了,若能如大學上所說的:「心物雖未動,而持之一慎。」,心物、業力自然沒有,自性就光明了。

258. 想要擁有的時候,就是痛苦的開始。

259. 要明心見性必須具備三個條件:
一:誠心
二:精進
三:愿力

260. 把道應用在一切處,用自性去做一切即是率性。

261. 改變脾氣毛病就是改變業力,改變業力就是改變命運。

262. 現在不開悟,理天就不會現前。

263. 現在的心境就是未來的歸宿。﹝現在存什麼心,將來就到那個法界去﹞。

264. 佛於虛空中無滯、無礙,眾生於法界中有障有住;四大色身幻滅了,不正是法身現成了嗎?永嘉大師:「化空身即法身」。

265. 道的本體是上帝○;諸天仙佛是道的妙用⊙,是上帝的具體顯現。

266. 悟者悟本覺如來;迷者迷心相之假。

267. 佛永遠是佛,不因時間、空間的改變而有變化,不是有過去佛、現在佛、未來佛,佛沒有過去、現在、未來,佛是常覺不迷,是眾生強分的,因為眾生生命短暫,才有過去、現在、未來。自在即是佛﹝現在佛﹞。

268. 知「道」、好「道」、樂「道」、迷於「道」,愛上帝如同戀愛中的情侶,心時時繫念著「祂」。孔子曰:「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。」。

269. 內在的妄念,外在的情緣,如果都了了,六萬年來的業障也就化除了。

270. 自己要體認道、明白道,做真理的推銷員。

271. 放之彌六合是大上帝,卷之退藏於密是小上帝。﹝上帝沒有分大小,只是作用的不同而已。﹞。

272. 甲上帝抹合舒,不時就在換身軀。﹝台語﹞。

273. 一性圓明,一切就清清楚楚了。

274. 業力現前,要沉得住氣,勿怨天尤人,多懺悔,多迴光返照。

275. 你行深到那裡﹝包括所講的話﹞,考驗就到那裡。

276. 一切的魔難,是成長的契機,不是墮落的因素。

277. 要得救贖,必須當下一心清靜,了了分明。

278. 道是完全靠自己去成就的,二六時中都能做才珍貴。

279. 心的緣影變成識神,一切都是客塵,只要「迴光凝結不散即是返本還原法」。

280. 人本來是和上帝合為一體的,結果一念無明,胡作非為。所以現在我們的責任就是把自己恢復光明,回天之路就接上了,就可以回到上帝的身邊得到永生。

281. 把道的力量引到我們身上來,不要作業力的墳場。

282. 愛上帝是開悟的先兆,因為上帝是具體顯現在我們的心中。

283. 於生滅、生死當中不住,即是解脫、即是理天。

284. 心念必須要穩住在未動之前即是「中」,即是「慎獨」。

285. 要先愛上帝,才愛一切。

286. 把燈塔建立起來,比在海邊放置千百支蠟燭更有意義。

287. 慈悲是開悟得道的全因緣,必須有大愿力,「上求佛道,下化眾生」之悲願,才有可能明心見性,成就菩提。

288. 定力是從平常當中,自己的心念是否當下穩得住而成就的。

289. 死並不可怕,那只是四大分散而已,其實內在是不變的。如果心內的執著沒有改變,那一定繼續輪迴,跟今生受同樣的苦。

290. 三界唯心,萬法唯識,不論是六道中的那一道,都是心所塑造出來的,所以一切都靠自己去突破。

291. 在未開悟之前,自主性、明理程度要很強,不可受外在的影響。

292. 性理心法的推展,不是潮流;而是實實在在的實踐,讓自己與真理合一。

293. 明師的一指點就是讓我們能夠明心見性,成就無上菩提。

294. 活著的每一分、每一秒都是上帝的恩賜。

295. 要時常能穩住「中」,自然不會生氣,心平氣和,合情合理,氣自然通順。心是身之主,性是心之母,只要把心性調整好,自然就健康平安。

296. 諸天仙佛、覺者就是把宇宙的真理告訴眾生,讓眾生恢復本來,所以常保持清靜才能與真理感應。如果起了人心、三毒,則與真理立刻中斷。

297. 修行過程中,必須隨時提高自己的心性,高則與諸佛相應,低者則與四生六道相通。

298. 心即非心,佛即非佛;無心之心,無佛之佛,是名真佛。

299. 讓自性輪迴四生六道就如同-乞丐。自性安然自在就如同-廟公。

300. 只要契入本體,對宇宙真理就能夠明白。

301. 對別人殘忍,就是對自己殘忍;對別人慈悲,就是對自己慈悲。

302. 輪迴的根本就是意識心剛強、頑固不化。子曰:「毋意、毋必、毋固、毋我。」。

303. 貪、瞋、癡不改的話就如同禽獸一般。

304. 每一位覺者,都是上帝的化身。

305. 人「本來無一物」,而現在擁有那麼多,還不感恩知足!在有事的時候,你用「有」的解決,那是不可能的,一定要用「無」的才能徹底解決。

306. 人就是宇宙中最偉大的奇蹟﹝能吃、能動、能哭、能笑......﹞,還要看什麼奇蹟,只要恢復平常心就好了!

307. 般若力、慈悲力是解決事情的最大利器,般若能改變業力,沒有般若就一直受業力的支配。

308. 守不住玄關,表示沒德性。平常不自在,歸空一定不自在。

309. 肉體哪有情慾,是心念清濁混淆不清,才有七情六慾。常守住「中」,經常時候做到常清、常應、常靜,就沒事了。

310. 一真如法界,能明白「○」這個的人,更為他人而說,佛聖仙也。覺者才能荷擔如來家業。

311. 人心不去掉,再好、再多的制度也沒有用。

312. 自身中有上帝,否定上帝就等於否定自己。

313. 失去良心,上帝就不見了。罡風劫是來掃除人心、掃氣象的。

314. 無論是任何時間、任何地點,都要記住你就是一尊佛,念念不忘,經常觀自在。

315. 放棄了良心的自覺,上帝也幫不了你。把自己的心門給關了,上帝就進不去了。

316. 做錯了事犯了過,拜佛、唸佛那是沒有用的,最重要的是須從根本源頭解決才行。不是一直懺悔叩頭,而是能馬上下決心改過不再犯。壇經云:「改過必生智慧,護短心內非賢。」。

317. 沒有做好止住妄念的方法-「守玄」,就體會不到性理心法的可貴了。

318. 神通難抵內在的業力,必須要用自己的定力、般若去化除。

319. 沒有智慧是塵緣深、業力重,所以要「惟精惟一、允執厥中」。

320. 眾生因為執著太多,攀緣太深,只要勤做收心的工作,擴張內在的德性,自性光明,自然外在的執著也就少了。

321. 六根攀緣心強,內心就空虛,就向外執著,心就無主了。

322. 無論你犯有多重的罪,只要能覺悟懺悔改過即種下成佛之因,亦可成就佛道。壇經云:「前念迷即凡夫,後念悟即佛。」。

323. 禮敬諸佛,恭敬眾生,自覺覺他,你就是菩薩、佛了。

324. 護持自性真理,心空一切,業力就不會來。

325. 心燈沒點亮的原因:
一‧明理不足 
二‧守玄沒有行深 
三‧對外在期望太多
四‧分別執著太深。

326. 眾生皆因自我意識太強,而輪迴不息。今不能息心,皆不得法,所以明師一指點就是可以讓我們知止,止住輪迴;心燈不亮就是沒有知止。

327. 眾生枉受輪迴,只因一念無明、背覺合塵。孔子曰:「志於道,據於德。」,謀道不謀食,用盡一切力量在於明白大道,是苦是樂只要有一口氣在皆要修行。孟子曰:「殀壽不貳,修身以俟之,所以立命也。」。古聖先賢皆立志於此。

328. 今生今世不能成就覺性,縱使長命百歲,還不是照樣輪迴。

329. 良心有虧就是自性不光明,不自欺欺人;欺人就是欺天,那就輪迴生死了。

330. 所謂人心:就是自我意識太強,支配了我們的行為,內心無所依附,所以變成對外在的依賴與執著。

331. 回理天的條件:萬緣放下,老神在在。

332. 在「愛」裡面一切的罪過都可以得到赦免。﹝愛:慈悲心充滿﹞。

333. 不要想以後死了的事,要想現在活著能為眾生做什麼?

334. 擁有般若妙智的人,是最有財產﹝富有﹞的人。

335. 行深:同樣的一件事不斷重覆的去做,達到圓滿。

336. 罪依業存,業由心起,心若無時,罪亦亡。

337. 心本無心,因境有;境若不存,心亦無。

338. 何謂二六時中念念不離?一天當中行住坐臥四威儀,不偏於靜亦不偏於動,常應常靜,動靜一如,都能不住相守住「中」。

339. 經常保持智、仁、勇,不捨眾生,不入涅槃;放下煩惱﹝小乘﹞,提起菩提﹝大乘﹞,提起眾生的包袱,你就是聖神仙佛。

340. 心中不要一直想外在的事,自己觀照覺悟了,再把心得報告給眾生知道,這叫「覺他」。所以自覺覺他共通一件事就是「覺」。

341. 心起了貪、瞋、癡、慢、疑就是魔。嫉妒、怨恨、我慢、疑心等,都在種地獄之根,使自己無法超越!

342. 上帝的作為是神秘的,只要按照上帝的指示去做就好,不要懷疑。

343. 當時是一尊佛,為何今天變成如此呢?軟弱、無明,怎麼變得這麼快!濟公都沒有變,佛永遠不退轉,因為祂具足了智、仁、勇。

344. 不要比較、不要自卑、亦不要自傲,要有信心,以三平﹝平淡、平常、平凡﹞四實﹝老實、踏實、誠實、信實﹞去行,成佛有餘。

345. 死是生命的終點,卻是靈魂的復甦,所以不要怕死,最怕的是自己有沒有覺悟?「人生自古誰無死,留取丹心照汗青。」。

346. 眾生的心念是「有時起」,卻「無時停」。

347. 不要讓妄念一直主宰著你、支配著你、控制著你,你要自覺才能幫助老師,你自己心都亂了,反而變成老師的包袱。

348. 不要一直回憶過去,盼望將來,要把握當下自在的「那個」,才能解脫,當下自在解脫的「那個」就是理天。

349. 子曰:「人皆曰:『予知』-驅而納諸罟,擭陷阱之中,而莫之知辟也。」。所謂罟擭陷阱,就是你自己的貪、瞋、癡、愛、七情六慾......等等皆是,所以不要聰明反被聰明誤,要小心謹慎為要。

350. 心要全然放下,一絲不掛,一塵不染,萬緣放下,專心一致,不要坐在那邊一直想,成佛不是用想的。子曰:「思而不學則殆」。

351. 要開悟一定要慈悲渡化眾生,多行功立德,而且要很真誠的心,依明師這一指去行深。中庸云:「誠則明」。

352. 不是上帝不愛你們,不是老師不愛你們,而是你們心的頻率跟上帝、老師都不一樣。所以修道至今也沒有什麼感應。

353. 不好的念頭來時要趕快轉念,否則會招感不好的過來。一心清靜天堂門就開了,妄心一起,地獄門就開了。「一念善即天堂,一念惡即地獄。」。

354. 懺悔,不一定要在佛堂,自己當下向自性老母懺悔。

355. 明心見性之後,業障就消除了。如果光明出來,黑暗自然就消失了。壇經云:「一燈能除千年暗,一智能滅萬年愚。」。

356. 外在已經捨下那麼多,如果沒成就什麼出來,不是很對不起自己!對不起自己的九玄七祖!對不起天恩師德嗎?

357. 心中常存感恩圖報的心,道心就不會退轉了。

358. 今生沒有修,那是很可憐的,死後還要靠人誦經。老師指點你們明心見性,是最有意義的!完全靠自己,不用靠別人,因為自性自渡。

359. 根基的好壞,如同茶葉,香就是香,澀就是澀,一試便知,很難改變,所以修行是拼根基、拼祖德的。

360. 能夠做到「空」、「無」、「寂」、「靜」的人,開發自性了解上帝的榮光才能傳道,以後就是這樣的人才能「走馬點玄」。

361. 整個宇宙就是上帝,星球就是祂的細胞,人是祂細胞中的細菌,細菌病了要治療,嚴重的要開刀,所以上帝現已訂下開刀日,把不好的割掉,重新恢復健康。

362. 劫數的來臨,不因你的身分特殊而留情,不管你是道長、老前人、前人、點傳師、講師、壇主或擁有大道場都一樣,只要不符合真理的人、事、物全要毀掉。所以趕快修好自己,一心清靜心燈點亮,你就躲劫避難了。

363. 神通是意識心的顯現,因為它還有過去、現在、未來三心未除,如何證圓通?

364. 老師時常感歎:徒兒都喜歡在相上分別,為何不在理上追究呢?因為這樣下去會日趨下流啊!

365. 魔鬼千方百計要讓我們離開上帝,心一動就住於陰陽五行之中,無心就能跳出三界外了。

366. 妄念現前,就是給魔鬼留空間。

367. 沒有覺性就沒有道場。

368. 塵緣速了,佛道定成。

369. 人會巴結人,為何不巴結上帝?巴結人得到的是人情,巴結上帝得到的是道情。

370. 貪、瞋、痴三者以痴最為嚴重,犯了貪、瞋自己清楚皆可改,由大轉小、轉無,唯獨愚痴自己不知,執著自己的觀念看法,必藉大善知識的啟發,才有可能轉痴為慧。﹝大善知識即明師﹞。

371. 活出活力、活出真實、活出自在,真正的快樂就是心靈的提昇。

372. 平常「靜」時沒有下工夫,「動」時就沒有資糧,那只是吃憨菜,終其一生都如此,簡直是天地的廢人。

373. 要以真理、般若去喚醒眾生。

374. 心之上謂之「性」,心之下謂之意、念;是否能常住自性,全憑意志的堅定與否。

375. 遺傳是業力的延續。

376. 人是業力所形成的,要從內心深處著手才能改變一個人,修行入於心才有成就。

377. 自己成就自己,克除一分情欲,必爭得一分天理。論語:「克己復禮」。大學:「格物致知」。

378. 不怕一時的迷失,最怕永久的迷失!古德云:「不怕念起,只怕覺遲。」。

379. 小心謹慎自己的心念,不起貪瞋痴慢疑,否則就落入魔道。魔只對自己不疑而已,對其他都懷疑。魔最怕眾生認識自己是佛,魔最高興你迷失。

380. 何謂眾生?是裡面這一點靈光隱而不張,所以是未悟的佛。何謂佛?是把內在這一點靈光擴張出來,所以是已悟的眾生。

381. 得到不要得意,失去不要失意,一切不要在意,你就能隨「遇」而安了!

382. 救你靈性出離苦海,點化你的執著,就是你的恩主公。

383. 一念著境或離境就決定你的升降關鍵,金剛經:「離一切諸相,即名諸佛。」,著一切諸相,那就是眾生。

384. 人不能解脫是因為不能融入宇宙的脈動裡面,才不得解脫。

385. 真正的放下,妄念自然消弭。

386. 人世間這一切在上帝眼中是毫無價值的,因為﹁祂﹂就是一切,「祂」就是萬有;服侍真理的人在上帝眼裡是最尊貴的。聖經:「你們是上帝的殿」。

387. 心平一切皆安,心動一切不安,平安就是無為、無事,心安就理得,心動理就沒了。

388. 今天不能明心見性的原因,就是對上帝沒盡心,「無照起工來」。

389. 德性是當下具足的-謙虛、圓融、慈悲,如果是慢慢培養,那表示懈怠。

390. 要常存正知正見,依正法而修,才能成正果,不要自己想出一套來。

391. 不認上帝就是背叛上帝,身軀只是相而已,我們卻在因緣上看不開,將來罡風劫來就是掃掉不認上帝的人。所以心燈點亮、良心顯現才能躲劫,否則上帝不要了。

392. 眾生是自性自渡,佛不能渡,完全是靠自己,自己不改變,誰也沒辦法!

393. 念念從心起,心在哪裡?不識本心,如何修?盲修瞎煉!壇經云:「不識本心,學法無益。若識自本心,見自本性,即名丈夫、天人師、佛。」。明師即是指出本心所在之人。

394. 自己要愛自己、疼惜自己,尊重「祂」、愛惜「祂」、「一心靠定無生母,逢凶化吉保平安。」。時時迴光返照,與上帝和好就能平安快樂。

395. 將來佛國世界,只要稍存一點人心、七情六慾,你就住不下去了,你將被摒除於大收圓之外了。

396. 人的自約能力很弱,必須要依靠上帝,不要依靠任何一個人。

397. 人活著的本份是把自己修好,了脫塵緣,成就大道。

398. 理念是行動的綱領、前進的指南,所以修行的理念要正確,方不致走錯路。「一失足成千古恨,再回頭已百年身。」。

399. 富貴夭壽不可比較,這都是命運。人必須經過這樣的過程,心平氣和去迎接這一切的磨煉,生命就得以成長。

400. 縱使個人業力現前,也不要改變修道的初衷。

401. 人就是很容易健忘,大多沒有照當初的理想及願望去做,以致於經常後悔、懊惱。

402. 當人愈有名相,再想要恢復到「無相」就很困難。

403. 今天我們已求得「不二法門⊙」,唯有明理真修才能徹徹底底解決生老病死的問題。

404. 一個人不能低心下氣,就是沒有道、沒有德性。

405. 道的殊勝是高到本來無一物,眾生卻低到擁有太多。

406. 不要把個人的業力,當作是使命,誠心的修行就是消除業力的不二法門。

407. 生命的意義是什麼?自己要明白,不要崇拜偶像,入於形相就沒有道了,心中不可有偶像,否則什麼也都沒有了。

408. 博愛就是從私愛當中把它昇華成大愛,愛每一個眾生,因為眾生都是上帝的兒女,都是原佛子。

409. 聖人的偉大就是做凡人所不能做的,行凡人所不能行的;聖人是無為,凡夫是有為。

410. 我們這個世界沒有極端的苦與樂,所以人間是最好修行的地方。

411. 上天老母就是為了佛國即將來臨,不忍玉石俱焚,所以降下大道,讓眾生改變,才有三期末劫,如果你不改變,跟世俗一樣,那會被淘汰的。

412. 人生的快樂是苦中作樂,是短暫的,石光電火而已。而修行寧靜的快樂,那才是永恆的。

413. 人若不謙卑,一定不可能見到自己的本來面目。壇經云:「內心謙下是功,外行於禮是德。」。

414. 隨時都感到知足、平淡、無所求、無分別、無計較,內心自然就很快樂。

415. 上天公平的對待每一個人,祂不會讓你太好,也不會太壞,所以要知足。

416. 對別人好是應該,別人對我們不好也是正常的。

417. 人活在人間已經忘記了自己的使命與責任,失去了自主的能力,內在的上帝不能發揮廣大的智慧。其實,生死本來就掌握在自己,從「無」的來就「無」的回去。

418. 要全然接受真理,明白上帝,只有覺者才能拯救世人,人沒有辦法救人。

419. 道心常存,金線永在。

420. 人世間的一切痛苦,都是在化除我們的稟性,從而真修,復返天真。

421. 今生自我的觀念、執著很難改變,更何況是六萬年來的業力。所以要經常保持心中的光明,才不會與業力相感,久而久之自然就能化除業識、業力了。

422. 耶穌說:不要把煩惱帶到明天,就是講「放下之道」。

423. 現在已至關鍵時刻,玉石分班、佛魔相找之時,師母老大人說:「認天理超生,認人情墜落。」。天理者:自性真理、至公無私、沒有對待。人情者:世俗塵緣、私心偏見、對待起伏。

424. 一心清靜就是心燈點亮了,即可雲城躲劫。仙翁云:「德高望重雲城去,無德之輩不堪言。」。

425. 信心是建立在明理的程度上,進而真修實煉。

426. 不依心性而講、而修,皆是外道旁門。

427. 何謂自在:即是如如不動、老神在在,到那裡都一樣;看自己不要看別人,隨心所欲但不踰矩。

428. 一念不覺才滋生無明,才受八風﹝稱、譏、毀、譽、利、衰、苦、樂﹞影響。

429. 儒講:君子無入而不自得。佛講:隨其住處恆安樂。娑婆世界是堪忍的世界,故一切須忍辱,隨緣知足即可。

430. 「有智撥得乾坤轉,無智反被『業力』埋」,般若為諸佛之母,真實不假。

431. 此時天災人禍、三災八難不斷,不要讓外在衝擊內在清靜,不要讓人心影響自性自在。

432. 在因緣當中了因緣,在痛苦折磨當中了業障。

433. 受苦是成熟、成長的契機。

434. 跟著感覺走-到地獄;跟著明師走-到天堂。

435. 風箏逆風而直上,人遇逆境而突破。

436. 越黑暗中越顯出光明的可貴。

437. 有孤單的心靈,卻沒有孤獨的天使。因為「德不孤,必有鄰」。

438. 苦行不能成道,明心見性才能成道。

439. 眾生就是穩不住平淡、平常、平凡,才生出這麼多事端。

440. 自覺能力要強,不要把別人的垃圾往自己身上倒。

441. 六萬年來的冰山﹝業障﹞,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融化的,需要靠持續的光和熱。

442. 執著就是苦,不解中庸之道,所行皆兩極化,過猶不及。

443. 三期末劫如同歲末年終大掃除,過後就煥然一新。

444. 離開本心、清靜心以外的種種人心,皆是妄念。

445. 切勿因身外的瑣事,使自己陷入如地獄般痛苦的深淵裡面,要急流勇退。

446. 一本散萬殊-如溜滑梯﹝快速下墜﹞;萬殊歸一本-如爬樓梯﹝辛苦倍嘗﹞。

447. 沒有規矩怎成方圓,沒有點如何圓;修道也是一樣,不識本心如何修行。

448. 劃圓先找心,修道先修心。

449. 不要讓人心有迴旋的空間,不要讓魔鬼在心中留有餘地。

450. 放下身段、名相、塵緣、執著,大家一起來修。

451. 要移風易俗,不要隨俗、流俗、入俗。

452. 今天的妄念比昨天少,就是進步。大學:「苟日新,日日新,又日新」。

453. 凡事不一定都要自己經歷過才覺醒,那樣所付出的代價未免太大了,可以從別人身上得到教訓。子曰:「見賢思齊,見不賢內自省矣!」。

454. 自覺力不強是因業力太重、執著太強之緣故。因此當從此處著手,才是根本解決之道。

455. 有智慧之人,此時不要多說話,速速起修,以免到後來搥胸頓足,悔之晚矣!

456. 隨時拿五教聖人的話,來反省、檢點自己偏差的言語和行為。

457. 若自覺、自省的能力都沒有了,連上帝都幫不了你。因為「天助自助」。

458. 一個念頭就是一個包袱,不要經常去背別人的包袱,那是笨人!

459. 人來到人間是要「明心見性,見性成佛」。因此要能安居樂業,隨遇而安,隨緣渡日,你就自在了。

460. 了解真理是你的本份,勿炫耀於人,而起分別對待﹝自己境界如何如何‧‧‧﹞。如此終歸夢幻泡影,一無所得,一事無成。

461. 了解真理是要服侍眾生,不是貶抑眾生。

462. 把你的良心掏出來,天國就是你的良心,佛國是良心所成就的。天真無邪的心拿出來;上天留下有良心的人,你昧著良心,就是不想回天,重新把良心拿出來,你就得救了!

463. 這個時代富有的人最貧窮;貧窮的人最富有。富有的人就像犯人在牢籠中爭霸,被枷鎖綁住而不自覺。

464. 西方人是講-法、理、情;中國人是講-情、理、法,處處不通。

465. 外在隨緣,內在用功。

466. 受苦折磨當中,不可起心動念,不要怨天尤人。

467. 今天就是藉小身﹝肉體﹞成就大身﹝法身﹞,藉小宇宙﹝自身﹞成就大宇宙﹝虛空﹞,成就永恆的慧命。

468. 要想成道必先了凡,塵緣了一分,心就清靜一分,也自在一分。

469. 想孔想縫,攏無想到這孔來﹝玄關竅﹞-台語。

470. 混亂時期,內心要穩下來,不要跟著亂,否則災難及身。

471. 受苦是了業,享受是消福。

472. 不能改變外在,就先改變自己,自修自覺吧!

473. 自覺力不強是業力深重、執著,冥頑很深。要隨時起自覺心,提醒自己、鞭策自己,全部開放,上帝真理就進入你的心中。

474. 業力要靠自己去化除,仙佛只是救急不救貧,一時撥轉而已。而業力是不定時的,要靠自己時時用般若定力去化除。

475. 塵緣愈淡,心就愈清;塵緣愈重,心就愈亂。

476. 隨時保持在塵不染塵的覺醒力,隨時隨地做守玄觀照的功夫。

477. 般若﹝妙智慧﹞是永恆的財富。

478. 用覺性活是-真人;用意識活是-假人。

479. 真人靜坐是叫你意守玄關,二人守一土,不是坐在那裏靜靜的想事情。

480. 莫把歲月空蹉跎,常將生死掛心頭。

481. 一個人的命運程式都已經固定了,唯有修道才能破解程式,而去創造幸福真善美的人生。

482. 用最大的精進力,撥開內心的烏雲﹝業障﹞,這才是真正的白陽修道士,才是老師的好徒兒,也不枉費為師千辛萬苦來人間興慈佈化的苦心。

483. 不要擁有超越的理念,卻做出眾生的行為。

484. 生病大多與心念有密切關係,不正的念頭來自業識,而業識是累世所帶來的。所以正本清源,從業識解決問題,否則這裡求神、那裡託佛,枉費心神,不得究竟。

485. 會犯下很多的罪過錯,都是明師這一點沒有下死功夫﹝行深﹞。

486. 來到人間沒有為三佛幫辦,或做有益於世道人心的事,那就是白來。

487. 身體要保持健康,才不會影響心的安寧,平常自己要調整好,不要一直怪冤欠纏身。身心是互相影響,生理會影響心理,心理也會影響生理。﹝如同房子不好,或是老舊,颱風一來就吹垮了。﹞

488. 壇經:「念念無滯」,也就是我們每個念頭,都要做到「無所住而生其心」。

489. 將良心、內在的力量拿出來,開悟見性很快就到來,讓老師對上天老母有個交代。

490. 時常把老師叮嚀的話拿來瀏覽一番,存養省察,終身受益無窮。

491. 一個人業力現前時,如同作夢一般,自己渾然不知,所以不知不覺當中,犯了罪過錯,自己也沒有自省、自覺能力,所以就一犯再犯,累劫如此,真是可悲復可憐!

492. 真修實煉,勝過理念的探討。

493. 提起的地方就是放下的地方,用最大的力量去放下。

494. 一切的折磨,一切的考驗,就是要我們回到「真空」。因為「真空」就無所謂考驗了。

495. 一定要有德性,才能承受大道,孔子說:「苟不至德,至道不凝焉。」。所以人人必須多培內德,道心永固。

496. 人一旦有了妄念,要回到無念很困難,所以要靠精進力不斷的去突破,除妄歸真就返無極了。妄本無根,虛假不實。

497. 反省就是精進的條件。

498. 不要局限在自我的業識裏面,敞開自己的心胸,不斷的精進、專注,才能成就。

499. 只要放下愈多就是進步、就是精進,所以修行不是跟別人比,而是跟自己比。

500. 如果動了妄心就要費很大的代價和力量去彌補,亦難完全,﹝如補衣服﹞。甚至終其一生都如此,所以千萬不要隨便動妄念,更要一心一志、精進行深。

501. 這一切將要過去,所以大家更要精進,趕快明心見性,才能「走馬點玄」,否則又跟普渡一樣,不修是沒有用的。

502. 別人的眼睛都在看我們,所以我們本身要真修實煉,一言一行當中謹慎去實踐,孔子曰:「敏於事,而慎於言,就有道而正焉。」。

503. 沒有跟本體接觸一定很孤單寂寞,明師一指點就是要讓我們跟上帝接上線,所以一定要拼一切的力量與上帝接線。﹝這是修行的重點﹞。

504. 不要一直認為修不好,認準目標,一直往前衝。知止而后有定,能「入定」,達「三昧」,妄念即化。

505. 「修行」-這是認知上的問題,完全在個人是否有看重生死大事?如同當初 迦葉尊者的苦修、精進,感動仙佛,終亦成就。

506. 修行不是靠老師、前賢一直提攜點化,而是全靠自己精進行深。

507. 隨時反躬自省,是否俱有「聰明睿智」、「寬裕溫柔」、「發強剛毅」、「齋莊中正」、「文理密察」聖人這五大特質,而自我期許,作為出發點,這是大同世界的尖兵。若是起起落落得失心重,不堪規勸,沒有動心忍性的胸襟,喜怒哀樂動不動就溢於言表,起伏不定。

引自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good211132003/article?mid=24&sc=1#187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redwol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5) 人氣()